稅款征收與合理避稅,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但是較重的稅收負擔,有時又成為了制約企業向更大規模發展的桎梏。于是,合理避稅成為了企業必須考慮的主要問題之一。

合法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采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并不是逃稅漏稅,它是正常的合法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達到合理避稅的效果:
1、換成“洋”企業。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2、注冊到“寶地”。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中小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以上特定區域從事投資和生產經營,從而享有更多的稅收優惠。

3、進入特殊行業。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營業稅;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營業稅;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營業稅;安置“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于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
4、做管理費用文章。企業可提高壞帳準備的提取比率,壞帳準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采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5、用而不“費”。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6、合理提高職工福利。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
7、從銷售下手。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由于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效果。
8、選擇設立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稅收衡量
子公司與分公司是現代大公司企業經營組織的重要形式。一家公司為什么安排它的某些附屬單位作為子公司,而另一些附屬單位又作為分公司?這恐怕主要要從稅收籌劃的角度來分析,因為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一切合法的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措施均是企業考慮的重點,而選擇有利于納稅優惠的組織形式,正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